从《将夜》到提示词工程:与AI沟通的六重境界

in hive-180932 •  28 days ago 

![[Untitled (8).png]]

最近重拾网络小说,又看起了猫腻的《将夜》。读到颜瑟大师教导主角宁缺修行符道那段,有句话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我心里荡开了圈圈涟漪。大师说,真正的符道,“来于自然却高于自然之符”,其修习必须经过六个过程:“临摹,会意,归纳,简化,提纯,赋意趣。”

掩卷沉思,我忽然意识到,这六个词,像一道微光,竟也照亮了我最近一直在琢磨的另一个领域:如何与AI有效沟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其内在的精进逻辑,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小说里,颜瑟大师解释道:“所谓符,便是人类无数年来从自然之符中学习并且提取精华的那些线条痕迹。” 这与我们学习使用 AI,尤其是通过提示词引导 AI 生成内容的过程,何其相似?我们不也是在与一个庞大、深邃如同“自然”般的智能系统互动,试图从中学习、提取、并最终创造出符合我们意图的“痕迹”(无论是文字、图像还是代码)吗?

这六个步骤,为我们理解和提升与 AI 的互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框架:

第一步:临摹 —— 模仿中起步,描摹中探索

还记得我们最初接触 AI 时是什么样子吗?多半是看到别人分享的“咒语”(Prompts),觉得效果惊艳,于是赶紧复制过来,自己试试。或者,找到一些现成的模板,稍作修改,看看 AI 会给出什么反应。这就是“临摹”。如同学习书法从描红开始,我们通过模仿,初步了解 AI 的脾气、能力边界和基本的互动方式。这是最直接、也最基础的学习阶段,是与这个“新世界”建立联系的第一步。

第二步:会意 —— 理解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模仿久了,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个提示词有效?那个指令 AI 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调整一个词,结果就大相径庭?这时,我们就进入了“会意”的阶段。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复制粘贴,开始琢磨其背后的“道理”。我们试图理解 AI 处理信息的逻辑(即便不是深入技术细节),把握提示词中哪些词是关键,哪种结构更有效。比如,我们渐渐明白,“act as a [role]”能让 AI 更快进入状态,“step-by-step”能引导它进行更细致的思考。这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跨越,是理解力的萌发。

第三步:归纳 —— 从实践中总结模式与规律

当尝试和理解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便开始“归纳”。我们从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通用的模式、技巧和“心法”。比如,我们发现,对于需要结构化输出的任务,明确指定格式(如 JSON、Markdown)往往效果更佳;在需要创意启发时,加入一些看似不相关的元素或约束,反而能激发 AI 的“灵感”。我们开始建立自己的提示词“知识库”或方法论,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操作策略。这标志着我们从零散的尝试,走向了系统化的思考。

第四步:简化 —— 精炼语言,直抵核心

掌握了基本规律后,一个自然而然的追求便是“简化”。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用更少的词语、更清晰的结构,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大道至简”,过于冗长、模糊的指令,不仅可能让 AI 困惑,也浪费我们自己的精力。简化,是去除冗余,是避免歧义,是让指令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抵问题的核心。一个简练而高效的提示词,本身就体现了我们对问题和 AI 能力的深刻理解。

第五步:提纯 —— 萃取精华,提升输出的“纯度”

简化之后,是更进一步的“提纯”。这不仅是字面上的精简,更是意图上的聚焦。我们追求的不再仅仅是“能用”,而是“好用”,是高质量、高精度。我们需要仔细甄选每一个词语,精确设定每一个约束条件,确保提示词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为最终的目标服务,剔除任何可能干扰核心意图的“杂质”。比如,同样是要求 AI 扮演专家,提纯后的提示词会更精准地体现“专家”的特质,引导 AI 输出更具深度和洞察力的内容。

第六步:赋意趣 —— 注入灵魂,人机共创的升华

这或许是最高境界——“赋意趣”。此时,我们不再仅仅是将 AI 视为执行任务的工具,而是将其看作思想的延伸、创意的伙伴。我们通过巧妙设计的提示词,注入自己的思考、审美、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引导 AI 生成那些真正具有新意、深度、趣味甚至艺术性的内容。提示词本身,在这个阶段,已经近乎一种创作。最终的成果,是人与 AI 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是“符合要求”的,更是“有趣”、“有价值”、“有灵魂”的。比如,让 AI 用一种孩童的纯真视角探讨严肃哲学,或者融合东西方古典艺术风格生成一幅画作。这已然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操作,进入了人机协作的艺术领域。

回看这六个步骤:“临摹”让我们入门,“会意”带来理解,“归纳”形成方法,“简化”提升效率,“提纯”追求精准,而“赋意趣”则通往创造。这不正是任何一项技艺从生疏到精通,从模仿到创造的必经之路吗?

《将夜》中的符道智慧,意外地为我理解和掌握与 AI 沟通这门“新手艺”提供了一把钥匙。它提醒我,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学习和精通的底层逻辑,或许从未改变。真正重要的,也许并非 AI 本身有多强大,而是我们——作为思考和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它、驾驭它,并最终引导它,与它一同,创造出怎样独特而富有价值的“意趣”。这或许才是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最值得持续探索和精进的方向。


Posted using Obsidian Steemit plugin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Upvoted!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witness @jswit.